新加坡蚊子登革热疫情最新防控措施全解析

 蟲類資訊     |      2025-10-17 11:51:32    |      小编

新加坡作為一個熱帶國家,常年面臨蚊媒傳染病的威脅,尤其是登革熱。年新加坡的登革熱疫情有什麼最新變化?為什麼新加坡在防控登革熱方面能取得顯著成效?作為居民或遊客,又該如何有效防護?​​新加坡通過創新的“沃爾巴克氏菌滅蚊計劃”和社區綜合防控,成功降低了登革熱病例數​​,但隨著全球登革熱疫情上升和本地蚊媒活動依然活躍,防控仍需持續關注。本文將詳細介紹新加坡登革熱疫情現狀、獨特的防控策略以及實用的個人防護建議,助你了解並應對這一公共衛生問題。

新加坡登革熱疫情現狀與趨勢

新加坡地處熱帶,潮濕多雨的氣候為蚊蟲孳生提供了條件,登革熱一直是其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根據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的數據,​​年月至月,新加坡共報告近例登革熱病例​​,與年同期相比下降了%。這一數字也顯著低於年同期的多例。儘管病例數大幅下降,但新加坡當局仍提醒民眾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人群對登革熱的免疫水平普遍較低,且全球登革熱病例在年報告了超過萬例,是年的兩倍有餘。新加坡的登革熱流行季節通常從​​月持續到月​​,這段時間氣溫較高、降雨增多,蚊媒活動更為活躍,傳播風險也隨之增加。

​個人觀點​​:我認為新加坡登革熱病例的下降令人鼓舞,這顯示了持續和綜合的防控努力可以取得成效。但考慮到氣候變化和國際旅行的頻繁,疫情可能存在反彈的風險,保持警惕和積極參與防控至關重要。


新加坡的創新防控策略:沃爾巴克氏菌計劃

新加坡在登革熱防控方面採用了創新的生物防控技術——​​“沃爾巴克氏菌滅蚊計劃”(Project Wolbachia)​​。該計劃是新加坡防控登革熱的一大亮點。

這項技術的原理是向環境中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這種細菌對人類和動物無害,但當攜帶菌體的雄性蚊子與野外的雌性蚊子交配後,雌蚊產下的卵無法孵化,從而從源頭上減少蚊蟲的數量。

該計劃成效顯著。在已經實施該計劃的住宅試驗區,伊蚊數量最多減少了​​%​​,登革熱病例最多下降了​​%​​。研究顯示,在釋放點附近區域,感染登革熱的風險降低了約​​%​​,在相鄰地區風險也降低了約​​%​​。正因為效果顯著,新加坡計劃到年底將“沃爾巴克氏菌滅蚊計劃”擴大到覆蓋全國約一半家庭(萬戶)。此外,當局還嘗試在登革熱聚集性疫情發生點使用這種技術,作為控制疫情擴散的輔助手段。


政府與社區的綜合防控措施

除了創新技術,新加坡政府和社區還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措施來控制蚊媒孳生和疾病傳播。

​嚴格的環境管理與執法​​:

新加坡國家環境局(NEA)會進行大量的巡查和執法工作。僅在年,當局就進行了​​.萬次檢查​​,發現了​​.萬個蚊蟲孳生地​​,並採取了​​.萬次執法行動​​。對於被發現有積水容器的家庭戶,可能會被處以​​新加坡元的罰款​​。建築工地是重點監管場所,環境局會公開曝光違規的承建商並要求其限期整改。

​透明的疫情信息發布與公共教育​​:

新加坡政府通過官方網站每日更新登革熱新增病例數據,並以地圖形式直觀展示各個街區半個月內的病例感染情況,用​​紅、黃、綠三色​​標註嚴重程度(紅色代表該街區病例超過例)。這種透明化的信息發布有助於公眾了解所在區域的風險,並採取相應防護措施。政府還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公共教育,普及登革熱的症狀和防控知識。

​社區與學校的動員參與​​:

認識到​​%的蚊蟲孳生地發現於家庭住宅中​​,新加坡非常注重社區動員。政府鼓勵居民每週踐行“​​B-L-O-C-K​​”五步法來清除孳生地:

  • ​B​​reak: 翻動盆養植物中硬化的土壤

  • ​L​​ift: 清理花盆底盤的積水

  • ​O​​verturn: 倒置水桶並擦拭邊緣

  • ​C​​hange: 定期更換花瓶中的水

  • ​K​​eep: 保持屋頂排水溝暢通並放置BTI殺蟲劑

學校也積極參與,向學生分發登革熱預防資源包、活動手冊,並鼓勵學生主導開展宣傳項目。


個人防護實用指南

對於居住在新加坡或前往當地的遊客來說,個人防護是減少感染風險的關鍵。

​防止蚊蟲叮咬​​:

  • 在蚊蟲活動高峰時段(通常是​​清晨和傍晚​​),盡量減少在樹蔭、草叢、涼亭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 外出時穿著​​淺色的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

  • 在外露的皮膚和衣物上使用含有有效成分(如​​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的驅蚊劑。

  • 確保住所安裝有紗窗、紗門,睡覺時最好使用蚊帳。在室內可使用蚊香、氣霧殺蟲劑等(使用時需注意安全,尤其是保護兒童)。

​清除家居環境孳生地​​:

  • 定期檢查並清除家中積水,重點關注​​花盆托盤、水箱、廢棄容器、排水溝​​等。

  • 每週至少一次踐行上述的“B-L-O-C-K”步驟。

​出現症狀及時就醫​​:

登革熱的典型症狀包括:

  • ​突發高燒​​(可達-°C)

  • ​劇烈頭痛​​、眼後痛、肌肉痛、關節痛(因此登革熱有“斷骨熱”之稱)

  • ​皮疹​​、噁心、嘔吐

  • 嚴重時可能出現出血傾向(如牙齦出血、鼻衄)

如果出現發熱、頭痛、皮疹等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自己的旅行史和可能的蚊蟲叮咬史。目前登革熱尚無特效藥物,治療主要以支持性治療為主,及早診斷和對症處理有助於降低重症風險。


未來挑戰與公眾參與

儘管新加坡在登革熱防控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但仍面臨一些挑戰。​​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延長蚊蟲的活動季節和擴大其適生範圍。​​國際旅行和貿易的頻繁​​增加了登革病毒不同血清型輸入的風險,而感染過一種血清型的人之後感染其他血清型時,發生重症登革熱(如登革出血熱或登革休克綜合徵)的風險會更高。此外,蚊蟲對殺蟲劑的​​抗藥性​​問題也值得關注。

面對這些挑戰,​​公眾的持續參與和警惕至關重要​​。登革熱防控不僅是政府的責任,更需要社區和每個公民的共同努力。通過持續踐行清除孳生地的習慣、採取有效的個人防護措施,並積極關注疫情信息,公眾可以為保護自己和社區的健康做出重要貢獻。


❓ 常見問題(FAQ)

​. 問:新加坡年登革熱病例數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主要原因包括新加坡廣泛推行的“​​沃爾巴克氏菌滅蚊計劃​​”取得了顯著成效,以及社區持續開展的孳生地清理和公共教育等綜合防控措施。

​. 問:什麼是“沃爾巴克氏菌滅蚊計劃”?​

​答​​:這是新加坡採用的一種生物防蚊技術,通過釋放攜帶沃爾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使其與野外雌蚊交配後產下的卵無法孵化,從而達到減少蚊蟲種群數量的目的。該方法對人類和環境安全。

​. 問:作為遊客,去新加坡旅遊如何預防登革熱?​

​答​​:遊客應:在蚊蟲活動高峰時(清晨、傍晚)避免在樹蔭、草叢多處停留;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有效的驅蚊劑;選擇有紗窗、紗門的住宿,或使用蚊帳蚊香;留意當地疫情公告,避開高風險區域。

​. 問:如果在新加坡感染了登革熱,應該怎麼辦?​

​答​​:一旦出現突發高燒、劇烈頭痛、肌肉關節痛、皮疹等症狀,應立即就醫。登革熱無特效藥,治療主要為支持療法(如補液、退燒)。切勿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以免增加出血風險,應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撲熱息痛)退燒止痛。就醫時務必告知醫生旅行史和蚊蟲叮咬史。

​. 問:除了登革熱,新加坡的蚊子還會傳播其他疾病嗎?​

​答​​:是的,傳播登革熱的伊蚊(主要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同樣可以傳播​​寨卡病毒​​和​​基孔肯雅熱​​等疾病。儘管新加坡年僅報告例寨卡病例,但仍存在潛在風險,尤其是對孕婦而言(寨卡病毒可能導致胎兒小頭畸形)。因此,防蚊措施對預防多種蚊媒病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