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夏天一到,相信大家都遇過這種情況:一班人一齊喺户外,點解蚊子偏偏只追住你嚟咬?明明著同樣衫、去同樣地方,但係你就「紅包」累累,隔離位朋友卻安然無恙。究竟點解有些人特別「惹蚊」呢?今日殺蟲專家就同大家拆解呢個謎團,等你可以知己知彼,輕鬆應對蚊患!
其實,蚊子揀人叮咬唔係隨機嘅,而係有一套科學機制。蚊子主要靠三種感官嚟尋找目標:嗅覺、熱感應同視覺。首先,蚊子對二氧化碳非常敏感,可以偵測到幾十米外嘅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當你呼吸時,呼出嘅二氧化碳會形成一條「氣味小徑」,引導蚊子飛過嚟。所以,呼吸頻率快、肺活量大嘅人,例如運動緊或者新陳代謝旺盛嘅人,就更容易成為目標。
其次,蚊子嘅觸角有對熱好敏感嘅受體,可以感知細微嘅溫度變化。體溫高嘅人散熱快,蚊子就好似有「熱能探測器」一樣,迅速鎖定目標。這也是為什麼小朋友、孕婦同啱啱運動完嘅人特別惹蚊,因為佢哋嘅體溫通常較高。另外,出汗多嘅人,汗液中嘅乳酸、尿酸同氨類化合物會揮發出一種特殊氣味,對蚊子來講就好似「開飯鈴聲」一樣吸引。
最後,視覺都扮演角色。蚊子有「趨暗性」,即係喜歡陰暗環境。著深色衣服嘅人,例如黑色、深藍色,反射光線較弱,喺蚊子眼中更加顯眼。相反,淺色衣服就好似「保護色」一樣,可以減少被蚊子發現嘅機會。所以話,惹蚊唔係命運,而係有實實在在嘅科學原因!
個人觀點:我覺得惹蚊同生活習慣好有關係。例如,我發現朝早同黃昏係蚊子最活躍嘅時段,如果呢段時間喺户外做運動,呼吸加快又出汗,簡直就係同蚊子「自投羅網」。所以調整活動時間,可以大大減少惹蚊機會。
根據研究同實際觀察,以下幾類人特別容易成為蚊子嘅「點心」:
孕婦同小朋友:孕婦嘅呼氣量比正常人多約%,體溫也較高,雙重因素加持下,惹蚊指數爆燈。而小朋友新陳代謝快,體溫偏高,加上皮膚嬌嫩,蚊子似乎特別鍾意。數據顯示,幼兒被蚊子叮咬的機率比成人高出一倍以上。
運動愛好者同出汗多嘅人:運動後呼吸急促,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體溫上升,加上汗液中的乳酸吸引,蚊子簡直無法抗拒。這也是為什麼夏天跑步後經常滿腿蚊包的原因。
著深色衣服同化濃妝嘅人:深色衣著在蚊子眼中更顯眼,而某些化妆品中的硬脂酸和花香成分,對蚊子有額外吸引力。所以夜晚去户外聚餐,如果著黑衫又噴香水,就好易成為蚊子的「VIP客戶」。
飲酒同飲食習慣影響:飲酒後體溫升高,新陳代謝加快,也會增加惹蚊風險。另外,高糖飲食可能使汗液成分變化,间接吸引蚊子。
殺蟲專家小貼士:如果你屬於以上高危族群,唔使太擔心。好多因素可以透過簡單習慣改變,例如運動後盡快沖涼、著淺色衫、避免在蚊子高峰時段外出等,都可以有效降低惹蚊程度。
與其等到被蚊咬先處理,不如從根本減少吸引力。以下是實測有效的方法:
個人習慣調整:
保持身體清爽:出汗後立即擦乾或沖涼,減少汗液氣味。使用無香味的沐浴產品,避免使用濃郁香味的化妆品或香水。
飲食留意:暫時無充分證據表明特定食物可以直接驅蚊,但保持均衡飲食、避免過量飲酒和高糖食物,有助維持體味平衡。
衣著選擇:户外活動時著淺色、寬鬆的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淺色衫可以反射光線,降低蚊子注意。
環境管理關鍵:
清除積水:蚊子幼蟲必須在水中生長,所以每週檢查花盆底盤、水桶、冷氣機托盤等,倒掉積水,從源頭斷絕蚊子繁殖。
安裝物理屏障:家中安裝紗窗、紗門,睡覺時用蚊帳,這些方法安全又有效,尤其適合有嬰幼兒或孕婦的家庭。
使用防蚊產品:
驅蚊劑選擇:選用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驅蚊酯(IR)等有效成分的驅蚊產品,按說明使用。注意兒童應選擇低濃度配方。
天然替代方案:例如檸檬桉葉油、香茅油等天然成分也有一定驅蚊效果,但保護時間較短,需要頻繁補塗。
個人觀點:我認為防蚊最有效係綜合策略。單靠一種方法好難完全見效,但將環境管理、個人習慣同適當產品結合,就可以大大降低惹蚊機會。例如,我習慣每週末檢查家中積水,同時出門前塗驅蚊劑,雙管齊下,效果顯著。
就算做足預防,有時都難免中招。被蚊子叮咬後,正確處理可以減輕不適同預防感染:
立即止癢方法:
冷敷: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叮咬處-分鐘,可以收縮血管,減輕瘙癢和腫脹。
碱性物質中和:蚊子唾液是酸性,用肥皂水或小蘇打水塗抹,可以中和酸性,緩解瘙癢。
塗抹止癢藥膏:例如爐甘石洗劑、清涼油等,有助舒緩不適。如果瘙癢嚴重,可以短期使用弱效激素藥膏,但避免長期使用。
避免惡化:
切勿抓撓:抓破皮膚容易導致細菌感染,留下疤痕。如果真係好癢,可以輕輕拍打代替抓撓。
清潔傷口:如果皮膚已抓破,用清水和温和肥皂清洗,然後塗抹抗生素藥膏如紅霉素軟膏,預防感染。
何時求醫:如果被叮咬後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或紅腫範圍持續擴大,可能係蚊傳疾病症狀,應立即就醫。
殺蟲專家數據補充:研究顯示,被蚊子叮咬後,約%的人會出現輕微紅腫瘙癢,通常-日內自行消退。但如果有過敏體質,反應可能更嚴重,需要特別留意。
關於惹蚊,有啲常見誤區需要澄清:
迷思一:O型血最惹蚊?
早期有小規模研究曾提出血型可能影響,但後續更大規模的研究並未證實這一說法。蚊子更關注的是你釋放的二氧化碳、熱量和氣味,而非血型。
迷思二:食維他命B可以驅蚊?
呢個方法流傳好廣,但實際並無科學證據支持。與其依賴補充劑,不如採取實證有效的防蚊措施。
迷思三:高層住宅無蚊子?
錯!蚊子可以通過電梯井、樓梯間垂直移動,甚至曾有個案記錄蚊子飛上樓以上。所以無論住幾高,都要做好防蚊。
個人觀點:我發現好多惹蚊傳言都係因為大家想搵簡單解釋同解決方法。但科學防蚊先係最可靠,與其相信偏方,不如跟隨疾控部門的建議,從環境同習慣入手。
. 惹蚊體質可以改變嗎?
某程度上可以。雖然基因同基礎新陳代謝等因素難以改變,但通過調整生活習慣,如保持個人衛生、著淺色衣服、避免在蚊子活躍時段外出等,可以顯著降低對蚊子的吸引力。
. 點解同一家人,有人惹蚊有人唔惹?
即使同一家庭,每個人的新陳代謝率、出汗量、體溫甚至使用的護膚品都可能不同,這些細微差異足以影響蚊子的選擇。
. 天然驅蚊方法有效嗎?
部分天然方法如香茅油、檸檬桉葉油有一定驅蚊效果,但保護時間通常較短,需要頻繁補塗。對於蚊子密集的環境,建議配合其他防蚊措施。
. 惹蚊同健康狀況有關嗎?
間接有關。新陳代謝旺盛通常代表健康,但這也更容易吸引蚊子。並無證據表明惹蚊直接代表健康問題,但如果被叮咬後出現異常反應,應諮詢醫生。
. 香港常見的蚊子邊種最惹人煩?
白紋伊蚊(花斑蚊)同庫蚊是香港常見品種。白紋伊蚊日間活動,攻擊性強;庫蚊多在夜間出沒。了解蚊子種類有助針對性防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