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夏天一到,相信大家都有一個共同嘅煩惱——點解蚊子總是偏偏咬我?明明一班人一齊喺户外,點解蚊子好似對我情有獨鍾,咬到成腿都係「紅包」?今日殺蟲專家就同大家深入淺出噉講解蚊子咬嘅奧秘,等你可以知己知彼,輕鬆應對呢個夏日大敵!
其實,唔係所有蚊子都咬人㗎!只有雌蚊先會吸血,因為佢哋需要血液中嘅蛋白質來繁殖後代。雄蚊主要吸食花蜜同植物汁液,對人血冇興趣。雌蚊透過一套精密嘅感官系統來尋找目標,主要包括嗅覺、熱感應同視覺。
蚊子嘅嗅覺超級靈敏,可以偵測到幾十米外嘅二氧化碳濃度變化。當我哋呼吸時,呼出嘅二氧化碳會形成一條「氣味小徑」,引導蚊子飛過來。另外,體溫高嘅人散發更多熱量,對蚊子來講就好似一個「發光燈塔」咁顯眼。汗液中嘅乳酸、尿酸同氨類化合物也會散發特殊氣味,對蚊子有強烈吸引力。
蚊子咬人嘅過程其實好精密。佢哋嘅口器由六根細針組成,刺入皮膚時會同時注入含有抗凝血成分嘅唾液,防止血液凝固。呢個唾液就係引起我哋皮膚過敏反應、導致紅腫同痕癢嘅元兇。
個人觀點:我覺得蚊子嘅吸血策略真係好聰明,雖然俾佢哋咬到好煩,但都要承認呢套機制經過億萬年演化,先至變得咁高效。了解咗原理,我哋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噉防範。
好多人以為惹蚊同血型有關,但係根據最新研究,血型同惹蚊程度並冇直接關係。反而係以下呢啲因素先至係關鍵:
新陳代謝因素:
二氧化碳排放量:呼吸頻率快、肺活量大嘅人,如孕婦、運動中嘅人,呼出更多二氧化碳,更容易吸引蚊子。孕婦嘅呼氣量比正常人多約%,所以惹蚊指數特別高。
體溫偏高:小朋友、孕婦同剛運動完嘅人體溫較高,散發更多熱量,成為蚊子嘅「熱能目標」。
汗液成分:出汗多嘅人,汗液中嘅乳酸、尿酸等化學物質揮發,對蚊子來講好似「開飯鈴聲」咁吸引。
行為同環境因素:
衣著顏色:著深色衣服(如黑色、深藍色)嘅人更容易被蚊子發現,因為蚊子有趨暗性,喜歡弱光環境。
化妝品使用:某些香水、化妝品中含有硬脂酸等成分,對蚊子有額外吸引力。
飲食習慣:飲酒同高糖飲食可能提高體溫同汗液成分變化,間接增加惹蚊風險。
殺蟲專家數據分享:研究顯示,蚊子叮咬模式近似負二項分佈,即係話人群中總有一小部分人特別惹蚊,而大部分人被叮咬機率相對平均。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特別惹蚊,可能真係有科學原因。
防蚊最理想嘅策略係綜合治理,從多個角度入手,等蚊子冇機會埋身。
環境管理(治本之策):
清除積水:蚊子幼蟲必須在水中生長,每週檢查同清理花盆底盤、水桶、冷氣機托盤等積水容器,從源頭斷絕蚊子繁殖。
保持清潔:垃圾桶及時清理,廚房唔好積聚垃圾,減少吸引蚊子嘅氣味源。
安裝物理屏障:安裝紗窗、紗門,睡覺時用蚊帳,呢啲方法安全又有效,尤其適合有嬰幼兒或孕婦嘅家庭。
個人防護(日常習慣):
衣著選擇:户外活動時著淺色、寬鬆嘅長袖衣褲,減少皮膚暴露。淺色衫反射光線更強,減低蚊子注意。
使用驅蚊劑:選擇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驅蚊酯(IR)等有效成分嘅驅蚊產品。注意根據說明書使用,兒童應選擇低濃度配方。
保持個人衛生:出汗後及時沖涼,減少汗液氣味。避免使用過香嘅化妝品或香水。
化學同生物防治:
蚊香同電蚊液:含有擬除蟲菊酯類成分嘅產品可以有效殺滅或驅趕成蚊。使用時注意空氣流通,避免在密閉空間過量使用。
生物防治:在無法清除嘅大型水體(如景觀水池)中放養食蚊魚(如孔雀魚),讓牠們捕食蚊子幼蟲。
個人觀點:我認為防蚊最緊要係養成習慣。與其等到蚊患成災先來處理,不如將防蚊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每週末花分鐘檢查家中積水,出門前塗驅蚊劑,咁樣嘅小習慣長期堅持效果更佳。
就算做足預防,有時都難免中招。被蚊子咬後,正確處理可以減輕不適同預防感染。
立即處理(黃金分鐘):
清潔傷口:用肥皂水或清水清洗叮咬部位,中和蚊子唾液嘅酸性,減輕瘙癢。避免用唾液塗抹,因為唾液中含有細菌,可能引起感染。
冷敷止癢: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叮咬處-分鐘。低溫可以收縮血管,抑制神經末梢敏感,有效緩解瘙癢同腫脹。
避免抓撓:抓撓會破壞皮膚屏障,讓細菌「趁虛而入」,可能導致繼發感染同留疤。如果真係好癢,可以輕輕拍打代替抓撓。
藥物處理(根據症狀選擇):
輕微瘙癢:可以塗抹爐甘石洗劑、薄荷膏等止癢藥物。爐甘石洗劑有良好嘅收斂止癢效果,適合大人細路使用。
明顯紅腫:如果紅腫嚴重,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弱效激素藥膏如氫化可的松乳膏(濃度%),減輕炎症反應。一般使用-天就能緩解。
抓破感染:如果皮膚已抓破,出現滲液或化膿,可以塗抹抗生素藥膏如莫匹羅星軟膏或紅霉素軟膏,預防細菌感染。
特殊人群處理:
嬰幼兒:皮膚嬌嫩,應選擇溫和嘅止癢產品,避免使用含樟腦成分嘅藥膏。優先使用物理方法如冷敷。
孕婦:避免使用含有刺激性成分的藥物,如有需要應咨詢醫生選擇安全嘅止癢方法。
殺蟲專家提醒:如果被蚊子咬後出現發燒、頭痛、關節痛或紅腫範圍持續擴大等異常症狀,可能係蚊傳疾病信號,應該立即求醫。
關於防蚊,有啲流行方法其實效果有限,甚至係誤區。以下是幾個常見例子:
誤區一:維生素B驅蚊
真相:口服維生素B或將其塗抹在皮膚上並不能有效驅蚊。研究顯示這種方法缺乏科學依據,效果與安慰劑相當。
誤區二:超聲波驅蚊器有效
真相:超聲波驅蚊器發出嘅聲音頻率對蚊子冇驅趕作用。多項實驗證明這類產品效果不明顯,不如使用實證有效嘅驅蚊劑。
誤區三:吃大蒜可以防蚊
真相:吃大蒜後體味變化對蚊子嘅影響很小,無法提供可靠保護。有效防蚊還是要靠直接使用驅蚊產品。
誤區四:蚊蟲叮咬後用牙膏止癢
真相:牙膏中的薄荷成分可能帶來清涼感,暫時緩解瘙癢,但效果因人而異,且可能刺激皮膚。對於敏感皮膚,建議使用專用止癢產品。
正確防蚊觀念:與其依賴偏方,不如採取經過科學驗證的方法。綜合使用環境管理、個人防護和適當的化學防治,才是最有效的防蚊策略。
個人觀點:我發現好多防蚊誤區都係因為大家想尋找簡單快捷的解決方案。但防蚊同其他健康習慣一樣,需要綜合同持續嘅努力。與其相信偏方,不如跟隨疾控部門的建議,採用實證有效的方法。
. 被蚊子咬後嘅包點解會越抓越癢?
抓撓會刺激皮膚釋放更多組織胺,呢種物質係引起瘙癢嘅關鍵化學物。同時,抓撓會將蚊子唾液擴散到周圍組織,加劇炎症反應。所以越抓越癢,形成惡性循環。
. 蚊子會傳播新冠病毒嗎?
目前冇有證據表明蚊子可以傳播新冠病毒。病毒主要通過飛沫傳播,蚊蟲傳播嘅風險極低。但蚊子仍然可以傳播其他疾病如登革熱、瘧疾等,所以防蚊工作不容忽視。
. 驅蚊劑點樣選擇同使用?
選擇含有避蚊胺(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驅蚊酯(IR)等有效成分的產品。使用時按照說明書,塗抹在暴露的皮膚和衣物上。注意兒童應選擇低濃度配方,避免接觸眼、口和傷口。
. 嬰幼兒點樣防蚊最安全?
優先使用物理防蚊方法,如蚊帳、紗窗、著淺色長袖衣褲。如需使用驅蚊劑,應選擇兒童專用配方,並避免用于幼兒的手和臉部,防止誤入口中。
. 點解晚上蚊子特別多?
庫蚊等常見蚊種主要在黃昏和夜間活動,所以晚上感覺蚊子更多。另外,晚上人體處於靜止狀態,體溫和二氧化碳排放相對集中,也更容易被蚊子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