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樓道蚊蟲肆虐,香港潮濕悶熱的環境更讓樓梯間成為蚊子孳生溫床,住戶出入頻繁卻苦無對策。夏天樓道如何滅蚊子成為社區管理的重要課題,本文結合環境治理與科學方法,提供全方位解決方案。
蚊子偏愛靜止積水產卵,而樓道陰暗角落、廢棄容器或排水孔長期濕潤,正是理想溫床。根據研究,伊蚊(花斑蚊)卵能在乾燥環境存活數月,遇水即孵化。
積水黑點:花盆底盤、廢棄輪胎、垃圾堆積處,甚至空瓶蓋都能成為孳生地。
環境因素:通風不良的樓道易積聚濕氣,蚊子喜棲息於牆縫、電錶箱後方。
社區漏洞:若鄰居未同步清理,整棟大樓易形成「蚊蟲循環」。
物理方式優先:
電蚊拍搭配誘捕:傍晚蚊子活動高峰時,沿樓道牆面巡邏,使用電蚊拍擊殺。同時放置糖水啤酒陷阱(空瓶裝糖水+少量醋),蚊子聞味飛入後溺斃。
光源誘殺:在樓道轉角安裝滅蚊燈(離地.公尺),選擇紫外光波長產品,夜間關閉其他光源提升效果。
化學藥劑精準使用:
噴霧時機:選擇蚊子活動頻繁的清晨-點或傍晚-點,對著角落噴灑含氯菊酯的環境用藥,噴後關閉樓道門窗分鐘強化藥效。
安全守則:噴藥前張貼公告,提醒住戶避免帶寵物經過,噴灑者需戴口罩手套。
積水清理標準流程:
每週檢查樓道盆栽底盤、空調排水管,倒置閒置容器。
地下室集水井投放大蘇打片(每立方米克),抑制蚊幼孵化。
排水孔加裝防蟲網(孔徑≤.毫米),定期沖刷油污。
社區協作機制:
發起「樓道清潔日」,由管業處提供垃圾袋及手套,住戶共同清理雜物。
設立獎勵制度:連續一月無積水的樓層,可獲管理費減免。
因地制宜建議:
梅雨季節增加檢查頻率,雨後小時內必須巡查積水。
舊式大樓天井易積水,建議鋪設粗砂或安裝排水泵。
個人觀點:許多港人依賴蚊香,但樓道通風易稀釋藥效,不如使用滯留噴灑劑(如溴氰菊酯),藥效能維持-週。
. 噴藥後蚊子反而更多?
可能因藥劑過量或噴灑時間錯誤,蚊子暫避後回流。應選擇黃昏時段,並交替使用不同成分藥劑避免抗藥性。
. 樓道可種驅蚊植物嗎?
薄荷、萬壽菊雖有驅蚊效果,但盆栽土壤易積水,反成孳生源。建議改放乾燥艾草包。
. 住戶不配合怎麼辦?
透過大廈公告欄分享登革熱案例數據,並由管業處發放免費滅蚊工具(如小瓶裝滅幼劑)提升參與意願。
. 滅蚊燈為何效果差?
可能因安裝位置錯誤或燈管老化。應每半年更換紫外光燈管,並避免靠近窗口。
. 舊樓排水管如何處理?
可注入稀釋漂白水(:比例)沖洗管道,每週一次減少蚊幼依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