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滅群紅色螞蟻,危害診斷與防治實戰

 蟲類資訊     |      2025-10-27 14:43:14    |      小编

你是否曾經發現,蜂箱內的蜜蜂數量急劇減少,甚至整群消失,而在箱底或巢脾上爬滿了紅色螞蟻?這不僅是養蜂人的噩夢,更是蜂群生存的紅色警報。究竟這些不起眼的螞蟻如何對蜂群構成致命威脅?又該如何有效應對?

螞蟻對蜂群的全面危害

螞蟻,尤其是紅色螞蟻,對蜂群的危害遠超一般想像。牠們通常從春季到秋季頻繁活動,在蜂箱底、副蓋上、框樑上、覆布內甚至巢脾上亂竄。這種入侵不僅造成蜂群混亂不安,更直接影響蜜蜂的內勤活動。當螞蟻在蜂箱內築巢或覓食時,工蜂需分心驅趕,從而削弱採蜜效率。對於弱小蜂群,螞蟻的持續騷擾可能導致蜂群放棄巢穴甚至整體消亡。有養蜂人分享,其新分群曾因螞蟻危害而整群消失。

​螞蟻的危害體現在多個方面​​:

  • ​食物掠奪​​:螞蟻被死蜂、病蜂、幼蜂、蜂蜜、巢脾、糖漿等吸引,直接盜取蜂群糧食。

  • ​干擾蜂群秩序​​:螞蟻在巢內亂竄,迫使工蜂投入防禦,打亂其正常哺育、採集等工作節奏。

  • ​攻擊蜜蜂​​:部分螞蟻種類會直接攻擊蜜蜂,特別是當蜂群處於病弱狀態時,可能拖走蜜蜂或蜂蛹。


螞蟻入侵蜂箱的根本原因

要有效防治螞蟻,首先需理解其入侵原因。螞蟻的習性與蜜蜂有相似之處,例如通過婚飛交尾,蟻后產卵繁殖,但一群螞蟻可能成批培育蟻后,繁殖力極強。螞蟻食性粗雜,昆蟲、小動物、植物性食物等均可作為其食源。對蜂群而言,​​蜂箱內部的死蜂、殘蜜、蠟屑等對螞蟻具有極強吸引力​​,相當於開放的「自助餐廳」。

​蜂群自身狀態是螞蟻是否得逞的關鍵​​:

  • ​弱小群勢​​:弱小蜂群對螞蟻的驅趕能力有限。青年蜂數量不足,巢門口守衛稀疏,蜜蜂無暇顧及螞蟻驅趕。

  • ​管理不當​​:蜂箱周圍雜草叢生、箱內衛生不佳(如堆積蠟屑、死蜂)、飼喂時糖漿外漏等,都會吸引螞蟻。

  • ​蜂箱狀況​​:未經油漆的舊蜂箱或帶有縫隙的箱體,更容易成為螞蟻的進出通道。


預防螞蟻入侵的實用策略

預防遠勝於治療。通過日常管理措施,可大幅降低螞蟻入侵風險。

​加強蜂群內部管理​​:

  • ​維持強群​​:強群蜜蜂數量眾多,分工協作能力強,能有效驅趕螞蟻。及時合併弱小群、處理無王群和病群,是根治螞蟻危害的基礎。

  • ​保持箱內清潔​​:定期清除箱底死蜂、蠟屑;切除的雄蜂巢、贅脾等應統一收集處理,勿隨地亂扔;飼喂時控制糖漿量,避免外溢。

​改善蜂箱外部環境​​:

  • ​清除雜草​​:保持蜂箱周圍場地清潔,無雜草叢生,減少螞蟻滋生條件。

  • ​物理隔離​​:

    • ​墊高蜂箱​​:用木樁、竹竿或水泥樁將蜂箱抬高至-厘米,並在樁腳設置水碗或倒扣塗有凡士林的塑料杯,形成螞蟻難以逾越的屏障。

    • ​清水隔離溝​​:在蜂箱四周挖小溝,抹平溝壁並注入清水,有效阻擋螞蟻。

  • ​蜂箱處理​​:將蜂箱油漆嚴實,新箱或舊箱重新油漆可減少螞蟻光顧。


根除螞蟻的實戰方法

若螞蟻已入侵,需採取果斷措施。

​物理清除法​​:

  • ​火攻螞蟻​​:對於聚集在覆布、副蓋上的螞蟻,可將其抖入點燃的乾草或廢報紙中燒死。箱內有螞蟻時,先移走蜂群,再對箱體進行火攻清理。

  • ​沸水灌巢​​:定位蟻穴後,用沸水直接澆灌,可有效燙殺巢內螞蟻。

​化學防治法​​(使用時需謹慎,避免傷蜂):

  • ​誘餌毒殺​​:

    • 使用硼砂克、白糖克、蜂蜜克、水毫升配製毒餌,分裝小碟放置於螞蟻出沒處,上覆鐵紗防蜂吸食。

    • 或用滅蟻靈等專用藥物,拌入誘餌(如小魚乾、雞骨粉)放置,螞蟻將毒餌帶回巢中連鎖毒殺全巢。

  • ​藥物直接處理​​:在蟻路或螞蟻身上撒佈滅蟻靈,或將藥物直接撒入蟻穴。

​自然驅避法​​:

  • ​檸檬汁防護​​:將新鮮檸檬榨汁,以蜂箱為中心畫圈,其酸性可暫時驅避螞蟻。

  • ​柴油隔離​​:在巢門附近放置盛有柴油的容器,氣味可驅蟻。

  • ​撒佈驅避物​​:在蜂箱四周地面撒生石灰、食鹽或噴灑%-%亞硫酸鈉溶液。


養蜂綜合管理與螞蟻防治的協同

防治螞蟻不能頭痛醫頭,而需融入整體養蜂管理。

​選育抗病蜂種​​:具有高衛生行為的蜂種,會及時清理巢內死蜂、病蜂,減少對螞蟻的吸引。選育這類蜂種可從根本上提升蜂群抗逆性。

​關注蜂王質量與蜂群健康​​:

  • ​及時更換老劣蜂王​​:新蜂王產卵力強,能維持更強群勢,有效抵禦螞蟻等侵害。

  • ​防治其他病蟲害​​:蜂蟎、巢蟲、胡蜂等會削弱蜂群,間接為螞蟻創造條件。需按規律防治,如斷子治蟎、及時淘汰舊脾防巢蟲。

​環境調控​​:特別在夏季高溫期,蜂群需耗費大量能量扇風降溫及採水。人工為蜂群創造適宜小氣候,如遮陰、喂水、夜間通風,有助減少蜜蜂勞損,維持強群態勢,間接增強抗蟻能力。


蜜蜂壽命縮短與蜂群衰退的關聯

近年研究揭示,實驗室條件下飼養的蜜蜂壽命已從年前的.天縮短至約.天。這種個體壽命縮短可能導致蜂群年損失率高達%-%。這提醒我們,​​蜂群衰退往往是多因素疊加結果​​。螞蟻侵害可能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養蜂人在應對螞蟻時,也需關注蜂群整體福利與遺傳因素。選擇性繁殖蜜蜂時,在注重抗病性的同時,也應關注其壽命性狀。

作為有經驗的養蜂人,我認為防治螞蟻需秉持「防重於治」的原則。定期巡箱,細心觀察,保持箱強蜂旺,營造整潔環境,遠勝於問題爆發後被動補救。同時,靈活組合多種方法,並根據本地螞蟻種類與氣候條件調整策略,方能長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