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夏秋之交,香港不少蜂農發現蜂群數量急遽下降,巢門口出現大量紅螞蟻穿梭,蜂蜜被盜食,幼蟲遭攻擊,短短數週內強群衰敗殆盡。這種「蜜蜂滅群紅色螞蟻」現象,正是蜂業面臨的隱形殺手。本文將從蟻害機理到實戰防治,提供系統性解方。
早期警訊:
巢門異常:工蜂聚集巢門躁動,卻少見採粉歸巢,顯示防衛系統受干擾
箱底碎屑:蜂箱底部出現螞蟻搬運的蠟渣、死蜂殘骸,甚至螞蟻卵殼
蜜脾穿孔:封蓋蜜被咬出規則小孔,螞蟻沿固定路線進出盜蜜
晚期徵兆:
蜂群棄巢:弱群(脾以下)易整群飛逃,箱內留存大量蜂蜜卻無蜂守護
幼蟲消失:巢脾上幼蟲數量銳減,螞蟻優先叼食高蛋白幼蟲與蛹
個人觀點:我認為紅螞蟻偏愛攻擊弱群,與其說是主動侵略,不如說是蜂群防禦力下降引發的「趁虛而入」。維持強群是根本防線。
物理防禦層:
蜂箱架高術:
蜂箱四角釘入-公分鐵釘,插入裝機油的水瓶,形成「螞蟻禁區」
關鍵技巧:水瓶口徑需小於公分,避免蜜蜂誤入淹死,機油層減緩水分蒸發
防蟻塗層:木樁塗瀝青或桐油,螞蟻厭惡其氣味而避開
化學根除層:
滅蟻靈靶向投藥:
情境
劑量
投藥點位
見效時間
初期發現蟻路
-克撒佈
蟻體與行進路徑
-天
已入侵蜂箱
克混合糖餌
箱底角落(避開巢脾)
-天
安全須知:滅蟻靈對蜜蜂低毒,但投藥後需關小巢門,防止工蜂搬運污染蜜源
問答環節:
問:為何噴灑殺蟲劑反而加劇蜂群死亡?
答:氣霧劑會沾染巢脾,蜜蜂幼蟲接觸後中毒,應優先使用餌劑型藥物,讓螞蟻帶毒回巢連鎖滅巢
蟻巢定位與摧毀:
追蹤法:清晨觀察螞蟻運輸路線,沿線查找蟻巢(多位於草根、石縫)
熱水灌巢:對準蟻穴入口澆灌沸水,適合無化學殘留顧慮的蜂場
煤油封洞:木樁打公分深孔,灌煤油後填土,杜絕復發
生態防護網:
植物驅蟻:蜂場周邊種植香菜、芹菜,其氣味幹擾螞蟻信息素
清潔紀律:每週清理蜂箱周邊雜草、死蜂,移除螞蟻誘引物
蜂群健康監控:合併弱群至脾以上,維持「蜂多於脾」的防禦密度
地域性風險:
香港高濕度延長螞蟻活動期(-月),蜂箱木板易吸濕吸引螞蟻築巢
殺蟲專家實測數據:雨季時蜂場蟻害發生率較旱季高%
調適方案:
蜂箱防水改造:箱頂加裝斜度達°的防水蓋,減少木板吸濕
定期烘箱:每月擇晴天拆下巢框,用暖風機低溫烘箱內壁分鐘,破壞螞蟻產卵環境
選擇抗蟻蜂種:中蜂較意蜂更擅長驅趕螞蟻,可優先選育衛生行為強的品系
紅螞蟻為何專挑蜂群攻擊?
蜂蜜、花粉、幼蟲均為高營養源,且蜜蜂防衛力隨群勢減弱,形成「掠奪循環」
天然驅蟻法(如肉桂粉)對蜜蜂有害嗎?
肉桂粉僅能暫時驅離,需頻繁補灑,且大量吸入可能刺激蜜蜂呼吸道,建議用於箱外圍防禦
蜂箱已發現螞蟻產卵如何處理?
立即移巢換箱,舊箱用火焰噴槍灼燒內壁縫隙,徹底清除螞蟻卵鞘
滅蟻靈會污染蜂蜜嗎?
正確投藥於箱底遠離巢脾處,幾乎無污染風險,但採蜜前週應停藥
香港蜂場何時是防蟻關鍵期?
春末(月)與秋初(月)蟻群繁殖高峰,應每週檢查箱底及週邊蟻跡
獨家見解:根據年蜂業調查,結合環境管理與靶向用藥的蜂場,蟻害導致滅群率從%降至%,顯示預防性整合管理遠勝單一撲滅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