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蚊子,大家可能都覺得很煩人,但你知道嗎?有些蚊子可不只是讓你癢一下那麼簡單。今天我們要聊的這兩種「花斑蚊」——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它們可是傳播登革熱的關鍵角色。那麼問題來了,這兩種蚊子有什麼不同?它們又如何影響我們的健康?讓我們一起來了解這個關乎大家健康的問題。
認識兩種關鍵蚊種:白紋伊蚊 vs 埃及伊蚊
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都屬於伊蚊屬,俗稱「花斑蚊」或「黑斑蚊」,但它們在特徵和習性上有明顯差異。
白紋伊蚊,又稱「亞洲虎蚊」,身體有黑白相間的斑紋,最明顯的特徵是中胸盾片中央有一條銀白色縱條紋。它們起源於東南亞,但現在已經擴散到全球許多地方。
埃及伊蚊雖然也是黑白相間,但它的花紋有所不同,最顯著的特徵是中胸盾片兩側有一對像長柄鐮刀形的銀白色斑紋,這些斑紋之間還有一對金黃色縱條,形成類似弦琴的花紋。
簡單來說,白紋伊蚊是「中線選手」(身體中央有白色條紋),而埃及伊蚊是「雙側選手」(身體兩側有花紋)。不過說實話,除非是專家,普通人很難準確區分它們,但沒關係,我們只需要知道它們都很危險就足夠了。
分布範圍與棲息習性:誰更「親近」人類?
這兩種蚊子在分布和習性上有很大不同,這點對防蚊工作特別重要。
白紋伊蚊在我國分布相當廣泛,從南方的海南島一直到北方的遼寧中南部,西至陝西寶雞和西藏南部都有它的蹤跡。而埃及伊蚊的分布則局限得多,主要集中在海南沿海地區、廣東雷州半島、雲南邊境地區和台灣部分地區。
棲息習慣方面,這兩種蚊子可謂性格迥異:
白紋伊蚊是「半家棲」種類,既生活在室外也進入室內,喜歡在樹洞、石穴、積水輪胎、廢棄容器等小型積水中繁殖。
埃及伊蚊則是典型的「家蚊」,與人類更為親近,主要棲息在室內避風陰暗處,如水缸腳、碗櫃背後、臥室床底、牆角等地方。有趣的是,懸掛著的有汗漬的黑衣服特別受它們喜愛。
從防蚊角度來看,埃及伊蚊更危險,因為它與人類生活空間高度重疊,增加了傳播疾病的機會。
活動時間與吸血行為:何時何地最需要防範?
瞭解這些蚊子的活動時間對有效防範至關重要。
白紋伊蚊的活動時間與人類作息高度重合,通常在日出前後和日落前是它們的叮咬高峰時段。這意味著我們在清晨和傍晚外出活動時需要特別小心。
埃及伊蚊則更為「敬業」,除了在早晨和近黃昏有叮咬高峰外,整個白天都會活躍地吸血。可以說,在埃及伊蚊分布區,幾乎全天都需要做好防蚊措施。
兩種蚊子都喜歡在白天吸血,這與我們對蚊子主要在夜晚活動的常識有所不同。雌蚊需要吸血來獲取產卵必需的營養,而且在一個生殖周期內可多次吸血,這就增加了疾病傳播的概率。
傳播登革熱的能力與健康風險
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都是傳播登革熱的重要媒介,但它們的「專業能力」有所不同。
雖然白紋伊蚊分布更廣,但埃及伊蚊對登革熱的傳播能力強於白紋伊蚊。埃及伊蚊被公認為最危險的蚊種之一,不僅是登革熱的傳播媒介,還是城市型黃熱病、基孔肯雅病等疾病的主要傳播者。
登革熱的典型症狀包括突然發熱,全身肌肉、骨、關節痛,極度疲乏,皮疹,淋巴結腫大及白細胞減少等。醫生們通常概括為「高熱三痛三紅」+皮疹:「高熱」指體溫可迅速升至40℃以上;「三痛」包括劇烈頭痛、眼眶痛、肌肉骨骼關節痛;「三紅」則表現為面紅、頸紅、胸紅;皮疹多見於四肢軀干或頭面部。
在我國,登革熱具有典型的輸入性、突發性特徵,同時具有傳播迅猛、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少數重症病例死亡風險高等特點。目前尚無安全有效的登革熱疫苗,因此防蚊滅蚊是關鍵的控制手段。
有效防治策略:從家庭到社區的全面防護
防治這些蚊媒疾病,需要從多個層面入手。作為殺蟲專家,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清除蚊蟲孳生地,這是最根本的方法。
環境治理是核心,可以採取「封、填、疏、排、清」五字策略:
封:封蓋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安裝防蚊裝置,密封有水的器皿
填:填平洼坑、廢用水塘、水溝、竹洞、樹洞等
疏:疏通溝渠、岸邊淤泥和雜草
排:排清各類積水
清:清理塑料薄膜袋、廢用瓶罐等容器
針對家居防護,這些措施特別有效:
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圍各類無用積水
保持環境衛生整潔,清除衛生死角
有用積水容器每5-7天徹底換水一次
減少種養水生植物,已種養的定期換水
安裝紗門紗窗,使用蚊帳
對於已經存在的成蚊,可以採用綠籬技術、超低容量噴霧或熱煙霧技術等化學方法進行控制。不過記得,殺蟲劑最好輪換使用,避免蚊子產生抗藥性。
我個人認為,與其等到蚊子多了再噴藥,不如平時多檢查清理積水容器。一個瓶蓋大小的積水就足以讓蚊子繁殖,所以細心檢查真的很重要。
未來挑戰與創新防控技術
隨著氣候變化和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登革熱防控面臨新的挑戰。值得慶幸的是,科學家們正在開發創新的防控技術。
一種有前景的技術是沃爾巴克氏體技術,這種細菌可以影響蚊子的生殖能力,當感染沃爾巴克氏體的雄蚊與野外雌蚊交配時,它們所產的卵不孵化,從而降低蚊蟲種群數量。2025年7月,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廠在巴西建成,專門生產攜帶沃爾巴克氏體的埃及伊蚊,以降低登革熱等疾病的傳播風險。
另一種技術是輻射不育,即採用X射線照射雄性成蚊而殺死其生殖細胞導致不育,然後釋放這些不育雄蚊與野外雌蚊競爭交配。
這些新技術為我們提供了長期控制蚊媒的希望,但現階段,傳統的環境治理和個人防護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常見問題
1. 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可以通過外表直接區分嗎?
可以通過中胸背板的花紋區分:白紋伊蚊有一條明顯的中央白色縱條;埃及伊蚊則在盾片兩側有長柄鐮刀形白斑,中間有金黃色縱條。但對於普通大眾而言,準確區分有一定難度。
2. 為什麼埃及伊蚊被認為比白紋伊蚊更危險?
因為埃及伊蚊對登革熱的傳播能力更強,且是典型的「家蚊」,與人類更為親近,主要棲息在室內,增加了傳播疾病的機會。
3. 香港主要需警惕哪種伊蚊?
根據分布範圍,白紋伊蚊在香港的風險更高,因為它在包括香港在內的我國南方廣泛分布。但隨著交通和貿易發展,也需警惕埃及伊蚊的潛在風險。
4. 被伊蚊叮咬後應該如何處理?
被叮咬後,可以用盐水清洗叮咬處,有助於緩解紅腫情況。重要的是避免用手搔抓,以免導致傷口感染或潰瘍。
5. 伊蚊在什麼溫度下最活躍?
伊蚊在氣溫穩定在25℃以上時最為活躍,這也正是登革熱的高發季節。白紋伊蚊在溫度25-30度之間繁殖能力最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