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子真的能幫助人類消滅同類嗎?

 蟲類資訊     |      2025-11-03 16:45:29    |      小编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現在最前沿的滅蚊技術居然是「以蚊治蚊」。這聽起來有點像武俠小說裡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但確實是科學家們想出的聰明辦法。蚊子每年導致全球約72.5萬人死亡,傳統的化學滅蚊方法又面臨抗藥性和環境污染問題,於是生物防治就成了新出路。

那麼,蚊子是怎麼幫我們滅蚊的呢?主要有兩種神奇的「特工蚊」。

第一種特工:絕育雄蚊

廣州有家特別的「蚊子工廠」,每周生產500萬隻雄蚊,專門往城裡釋放。這些雄蚊體內攜帶一種叫沃爾巴克氏體的細菌,它們不咬人,只吃植物汁液,唯一的任務就是找野生雌蚊交配。

奇妙的是,雌蚊一生只交配一次,一旦遇上這些「絕育特工」,產下的卵就無法孵化,等於直接讓蚊子「斷子絕孫」。廣州沙仔島用了這個方法兩年,當地白紋伊蚊數量減少了90%,居民終於能開窗睡覺了。

第二種特工:華麗巨蚊

另一種「特工蚊」更加神奇,叫做華麗巨蚊。它是世界上最大的蚊子,能長到35毫米,但成蟲卻是「素食主義者」,只吸花蜜,不咬人。

更妙的是,它的幼蟲是「肉食性」,特別喜歡吃其他蚊子的幼蟲。一隻華麗巨蚊幼蟲在成長過程中能吃掉80-100隻伊蚊幼蟲,簡直是「水中清道夫」。佛山在今年7月就投放了這種巨蚊幼蟲來對付傳播基孔肯雅熱的花蚊子。

為什麼要用蚊子來滅蚊?

傳統的滅蚊方法有明顯的局限性。化學殺蟲劑雖然見效快,但會污染環境,而且蚊子越來越容易產生抗藥性——至少73個國家發現了抗藥蚊種。物理方法像蚊帳、電蚊拍,又只能小範圍起作用。

生物防治的優勢很明顯:針對性強、環保、可持續。像是讓蚊子內部「自相殘殺」,從根源上控制種群數量,而不是簡單地見一隻殺一隻。

這種技術有效嗎?

實證結果令人鼓舞。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的實地研究表明,釋放沃爾巴克氏體感染蚊後,登革熱發病率下降了77%,住院率減少了86%。

在佛山,科學家們還用上了「海陸空」立體戰術:無人機用紅外熱成像排查孳生地,水下放泥鰍和食蚊魚吃蚊卵,下水道裝特製「紗窗」防蚊蟲。結合絕育雄蚊的投放,形成全方位的防護網。

常見問題

問:這些特工蚊會叮人嗎?

答:不會。絕育雄蚊不具叮咬口器,華麗巨蚊成蟲只吸食花蜜,兩者對人類都無害。

問:這麼多蚊子放出來安全嗎?

答:科學家會嚴格篩選性別,確保釋放的都是不咬人的雄蚊。即使有少數雌蚊被誤釋,沃爾巴克氏體也無法在人體內生存,被叮咬也與普通蚊子無異。

問:這種方法能徹底滅絕蚊子嗎?

答:目標不是滅絕蚊子,而是將種群數量控制在疾病傳播線以下。維持生態平衡很重要。

問:香港適合用這種方法嗎?

答:香港氣候濕熱,蚊媒疾病風險高,很適合採用生物防治技術。關鍵是需要系統的監測和定期的蚊蟲釋放。

問:個人怎麼配合這些滅蚊措施?

答:清除積水、安裝紗窗、配合社區防蚊行動,都是有效的輔助措施。

從對抗到引導,從消滅到控制,這種思路的轉變體現了人類智慧的進步。蚊子這個千年難題,說不定真能被它們的「同類」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