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火蟻咬到緊急處理,預防過敏休克權威指南

 蟲類資訊     |      2025-11-13 15:29:30    |      小编

在公園散步時腳踝突然傳來一陣灼熱刺痛,低頭發現一群紅褐色螞蟻正在瘋狂叮咬——這可能是紅火蟻攻擊的危險信號。這種入侵性極強的昆蟲已蔓延至全港多個地區,從郊野公園到市區綠地都可能潛藏其蹤跡。本文將全方位解析被紅火蟻咬到後的關鍵處理步驟,幫助你在危急時刻做出正確判斷。

認識紅火蟻:為何小小昆蟲如此危險

紅火蟻體長約3-7毫米,呈紅褐色,其巢穴特徵是高出地面10-30厘米的鬆散土堆,內部呈蜂窩狀結構。這種昆蟲攻擊性極強,當巢穴受擾時,工蟻會瞬間湧出並用上顎咬住皮膚,以腹部螯針連續刺入7-8次。

紅火蟻毒液含有多種毒素成分,包括:

  • 哌啶生物碱:引發如火灼傷的劇痛感

  • 水溶性蛋白質:導致過敏體質者出現休克反應

  • 酵素類物質:加劇局部組織發炎與膿疱形成

根據衛生部門統計,香港近年紅火蟻叮咬通報案例中,約有5%患者需要住院治療,顯示其威脅不容小覷。


被咬當下:黃金3分鐘急救措施

立即脫離攻擊區域是首要步驟。應快速抖落身上螞蟻,避免繼續被叮咬。切勿用手直接拍打,這可能引發螞蟻更強烈的反擊。

傷口清洗有講究

  1. 1.

    優先選用肥皂水或蘇打水沖洗,利用酸鹼中和原理降低毒液活性

  2. 2.

    若無上述用品,流動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也能帶走部分毒液

  3. 3.

    清洗後可用碘伏消毒,預防細菌二次感染

冷敷技巧:用毛巾包裹冰袋敷於傷處,每次15-20分鐘,間隔2小時重複進行。此舉能有效收縮血管,減緩毒液吸收速度。


症狀分級處置:從局部反應到過敏休克

輕度反應(90%案例)

  • 特徵:局部紅腫、白色膿疱、灼痛感持續2-3小時

  • 處置:外敷皮康霜類固醇藥膏,口服抗組織胺藥物(如氯雷他定)

中度反應

  • 特徵:多處叮咬部位連成大片紅腫,伴隨頭暈噁心

  • 處置:建議盡速就醫,可能需要注射抗過敏針劑

嚴重過敏休克(佔1-2%)

  • 關鍵徵兆:呼吸困難、喉頭腫脹、血壓下降、意識模糊

  • 黃金處置原則:立即呼叫救護車,平臥並抬高雙腳,若備有腎上腺素筆應立即使用

個人觀點:許多患者因輕忽初期症狀而延誤治療。建議被咬後至少觀察6小時,因過敏反應可能有延遲發生特性。


錯誤處置禁忌:這些動作反而加重傷害

絕對禁止行為清單

  • ❌ 搔抓膿疱:導致細菌入侵引發蜂窩性組織炎

  • ❌ 土方敷料:如牙膏、醬油等可能加劇感染風險

  • ❌ 熱敷傷口:高溫會加速毒液擴散

  • ❌ 自行切開排毒:可能傷及神經血管

膿疱處理準則

多數膿疱會在3-5天內自行乾癟。若意外破裂,應以無菌棉簽吸除組織液,再塗抹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香港特定防護策略:高風險場域識別

根據漁護署監測資料,紅火蟻密集區域包括:

  • 郊野公園邊界帶:特別是金山郊野公園、城門水塘周邊

  • 新開發區工地:北大嶼山、洪水橋新市鎮的綠化地

  • 公共休憩空間:維園草坪、沙田公園花圃等

個人防護裝備選擇

  • 雨靴+鞋套雙重防護:在靴外塗抹凡士林可阻隔螞蟻爬入

  • 戶外活動時將褲管塞入襪子,袖口選擇收緊設計

  • 隨身攜帶含DEET成分的防蟲噴霧,定期噴灑鞋褲


環境防治關鍵:社區聯防機制

發現蟻巢處理流程

  1. 1.

    立即標示警戒範圍,避免他人接近

  2. 2.

    通報1823政府熱線轉介食環署處理

  3. 3.

    專業防治人員會採用二階段處理法:先撒佈茚蟲威餌劑,7天後再灌注辛硫磷藥液

生物防治新趨勢

香港大學研究團隊正試驗引入寄生性蚤蠅作為生物防治媒介,這種昆蟲會將卵產於紅火蟻體內,幼蟲孵化後逐步消耗宿主。


五條關鍵問答

1. 被咬後膿疱持續多久屬正常範圍?

通常7-10天逐漸消退,若超過2週未改善需警惕慢性感染可能。

2. 幼兒被咬有何特殊處置?

2歲以下幼童即使輕微咬傷也建議就醫,因體重輕更易出現全身性反應。

3. 哪些藥物應常備於急救包?

建議存放:氫化可的松軟膏、口服抗組織胺藥、無菌紗布、碘伏棉片。

4. 紅火蟻活動季節高峰?

香港地區每年4-6月及9-10月為活躍期,午後降雨前攻擊性最強。

5. 室內發現紅火蟻如何根除?

使用氟蟲腈凝膠餌劑點狀施藥,同時用矽膠填封牆縫,雙管齊下斷絕入侵路徑。

最新研究顯示,紅火蟻毒液中的特定抗原蛋白可透過IgE檢測提前預測過敏風險,建議常遭叮咬的高風險族群納入健康檢查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