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你有沒有試過在公園散步時,突然感覺腳踝一陣灼痛,低頭發現幾隻紅褐色的小螞蟻?別小看這些傢伙,它們可能是被稱為「無聲殺手」的紅火蟻!這種來自南美洲的入侵物種,自從2004年在中國大陸首次被發現後,如今已在多個省份擴散。今天就讓我們來深入瞭解這種看似渺小卻威力驚人的生物。
認識紅火蟻:外來入侵的危險物種
紅火蟻原產於南美洲巴拉拿河流域,如今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最有害的100種入侵物種之一。它們的工蟻體長約3-6毫米,呈紅褐色,外形與普通家蟻相似但略大。
與普通螞蟻不同,紅火蟻有「五凶」特點:喜攻擊、愛咬人、吃種子、蜇動物、鑽電箱。成熟的紅火蟻巢穴可能包含20萬至50萬隻螞蟻,攻擊性極強。
辨識特徵與巢穴外觀
要辨認紅火蟻,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
巢穴特點:紅火蟻的巢穴是隆起的土堆狀,高達10-30公分,內部呈蜂窩狀。普通螞蟻的巢穴通常沒有明顯隆起。
行為特徵:用木棍輕觸巢穴,紅火蟻會迅速湧出攻擊,而普通螞蟻會四散逃走。
體色與體型:紅火蟻呈棕紅色,工蟻有兩種明顯的體型分化,一大一小。
紅火蟻叮咬的症狀與健康風險
被紅火蟻叮咬可不是鬧著玩的。它們的毒液中含有高濃度的「哌啶生物鹼」,會引起一系列反應:
立即性症狀:
劇烈灼痛感:就像被火燒傷一樣,這也是「火蟻」名稱的由來。
紅腫與水泡:幾小時後傷口會出現白色膿包,伴隨瘙癢。
潛在嚴重反應:
細菌感染:如果水泡破裂,可能引起二次感染。
過敏反應:約2%的人對紅火蟻毒液過敏,可能出現呼吸困難、面色蒼白、頭暈等症狀,嚴重時可導致過敏性休克。
真實案例:深圳一位29歲的陳先生被紅火蟻咬傷後,短短十幾分鍾內就出現全身瘙癢、冷汗直冒,到醫院時已基本處於休克狀態,幸虧及時搶救才脫險。
緊急處理方法:步步為營
萬一被紅火蟻叮咬,保持冷靜並按以下步驟處理:
第一步:迅速撤離並清理
立即遠離蟻巢區域,抖落身上的螞蟻。用肥皂水或清水徹底清洗傷口,因為紅火蟻的毒液是酸性的,肥皂水這類鹼性液體可以中和部分毒液。
第二步:冷敷與用藥
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患處15-20分鐘,可減輕疼痛和腫脹。可外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或口服抗組胺藥(如西替利嗪)緩解瘙癢。
第三步:密切觀察
切記不要搔抓傷口,以免膿包破裂導致細菌感染。如果已經抓破,可塗抹莫匹羅星軟膏預防感染。
何時必須就醫?
出現以下情況請立即就醫:
呼吸困難、喉嚨發緊或舌頭腫脹
頭暈、昏厥或意識模糊
大面積皮疹或腫脹
噁心、嘔吐或腹痛
預防勝於治療:遠離紅火蟻有妙招
預防紅火蟻叮咬比事後處理更重要,特別是對於有過敏史的人羣:
户外活動防護:
在公園、草地等紅火蟻常見區域,儘量走路中間,避免進入沒有路的林地草地區域。
穿戴長褲、長袖和封閉式鞋子,褲腳可塞進襪子。
避免直接坐臥在地上,使用地墊或帳篷。
環境管理:
保持環境清潔,及時清理垃圾和雜草,減少紅火蟻適宜生存的環境。
食物密封保存,尤其是糖、糖漿等紅火蟻喜愛的食物。
發現紅火蟻巢的處理:
如果發現可疑蟻丘(高出地面的土堆),切勿觸碰、踩踏或破壞。應遠離並標記位置,聯繫相關管理部門或專業防治機構如殺蟲專家處理。不要自行使用普通殺蟲劑,以免導致蟻巢擴散。
個人觀點:與紅火蟻共存的智慧
在我看來,紅火蟻的擴散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全球化時代物種流動的雙面性。作為入侵物種,它們確實帶來了生態和健康威脅,但也促使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的關係。
香港作為國際都市,儘管紅火蟻問題不如鄉村地區嚴重,但城市綠地、公園仍可能發現它們的蹤跡。我認為,與其恐慌,不如掌握科學知識,既保護自己,也避免對生態系統造成不必要的破壞。畢竟,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公共健康安全並非對立關係,而是可以平衡的。
常見問題
- 1.
被紅火蟻咬後會傳染疾病嗎?
紅火蟻叮咬本身不會傳染疾病,但抓破傷口可能導致細菌感染,需保持傷口清潔。
- 2.
紅火蟻會進入家中嗎?
紅火蟻主要出現在户外環境,較少進入室內。家中常見的螞蟻多為小黃家蟻等種類。
- 3.
被咬後出現的膿包可以弄破嗎?
不建議主動弄破膿包,以免增加感染風險。通常幾周內會自行消退。
- 4.
哪些人對紅火蟻毒液過敏風險更高?
有過敏史、氣喘或其他過敏性疾病的人風險較高,但任何人都有可能產生過敏反應。
- 5.
香港哪些地方容易發現紅火蟻?
公園、綠化帶、草坪、農地和荒草地都是紅火蟻可能出現的地方,進行户外活動時應特別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