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食性全解析,木質纖維素與蟻酸消化之謎

 蟲類資訊     |      2025-11-15 19:44:59    |      小编

為何家中的木製家具、珍貴藏書會離奇受損?甚至連塑料電線也難逃一劫?這一切的背後,很可能是一種看似渺小卻食性驚人的生物——白蟻。瞭解白蟻的食物來源,不僅能幫助我們有效防治,更能揭開這種古老生物生存二億五千萬年的秘密。

白蟻的基礎食性:不只吃木頭那麼簡單

白蟻的營養物質主要來源於植物,以植物性纖維素及其製品為主食,兼食真菌和木質素,偶爾也會攝取澱粉、糖類和蛋白質等。有趣的是,雖然白蟻食性很廣,但其生存繁衍的核心關鍵在於牠們能夠消化木質纖維素,這使牠們在自然界中佔據了獨特的生態位。

白蟻為何對木材情有獨鍾?這要歸功於牠們採取的特殊生存策略——選擇其它生物難以消化的木頭作為主要食物,避免了與其他生物爭奪食物資源,這種聰明的“藍海策略”大大提升了白蟻的繁衍成功率。

白蟻的消化之謎:共生系統的奇蹟

白蟻之所以能夠以木材為生,關鍵在於其獨特的消化系統。大多數人不知道的是,白蟻本身並不能直接消化木材中的纖維素,而是依靠體內共生的單細胞生物來完成這一關鍵任務。

低等白蟻的後腸內含有數量龐大的共生原生動物,已定名的就有300多種,包括了鞭毛綱、肉足綱、孢子綱和纖毛綱等類別,同時還有大量細菌。這些微生物與白蟻形成了互利共生的關係——鞭毛蟲類分泌纖素酶,將纖維素轉變成白蟻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質。

而高等白蟻(如土白蟻和大白蟻)雖然缺乏共生的原生動物,但牠們發展出了另一套適應機制:依靠本身分泌的纖素酶分解食物,並且能夠培養菌圃供幼蟻取食,這些真菌成為提供含氮物質和維生素的重要補充營養來源。


白蟻的全面食譜:意想不到的攝食範圍

除了主要的木材來源,白蟻的食譜遠比我們想像的更加多樣化:

常規食物來源

  • 活體植物:許多土棲白蟻會取食植物的根、莖,尤其是幼苗、嫩莖和根部。

  • 乾枯植物:白蟻不僅取食天然木材和乾枯植物,如枯死樹樁、枯枝落葉和被木材腐朽菌寄生的枯木。有些種類甚至會取食曬乾的牛糞。

  • 纖維素加工產品:包括紙張、布匹等含纖維素的製品都是白蟻喜愛的食物。

特殊食物來源

在食物匱乏的情況下,白蟻也會表現出異常的攝食行為:

  • 吞食同一蟻巢內的白蟻屍體、幼蟻發育中蛻下的舊皮。

  • 在外界食料缺乏的情況下,也會吞食蟻卵甚至幼蟻。

  • 甚至會蛀食人造纖維、塑料、電線、電纜甚至磚頭、石塊、金屬等,牠們是以口吐蟻酸(甲酸)之類的化學物質來腐蝕、熔化這些物件的。

白蟻的食物偏好:挑食的食客

雖然白蟻食性廣泛,但牠們並非來者不拒,而是表現出明顯的偏好性。在數百種植物分布的自然森林生活群落中,白蟻一般對含糖分、澱粉、帶芳香的植物表現出更強的偏好。

研究發現,不同白蟻種類對植物的喜好各不相同:

  • 乳白蟻和散白蟻特別喜食松木和杉木,但較少蛀食活的松樹和杉樹。

  • 黃翅大白蟻對樟樹、杉樹的皮層很嗜好,但對槐樹、楊樹、桃樹則喜食心材。

  • 白蟻通常不喜食柚木、鐵木、苦楝、荔枝、柏木等,因為這些植物的木料內含有萜烯醇物質。


白蟻取食的環境條件與習性

白蟻的取食活動深受環境因素影響,主要表現為“四喜四怕”:即喜濕怕冷、喜溫怕澇、喜暗怕光、喜靜怕震

溫度要求

白蟻是喜溫性昆蟲,氣溫是影響白蟻分布的主要因素。台灣乳白蟻(家白蟻)的最適氣溫為25-30攝氏度,最低致死溫度是-3攝氏度。這解釋了為什麼白蟻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在我國長江以南地區種類和數量尤為豐富。

濕度要求

群體發達的白蟻種類,需要專門的水分供應,以維持群體的水分和濕度需要。白蟻蟲體含水量約79%,白蟻巢體含水量佔30%-37%。白蟻群體有專門通往水源的吸水線(吸水蟻路),通過吸水線來保證自身和巢體對水分的需求。

光線要求

白蟻長期在營巢內隱蔽生活,就多數個體而言是畏光的。然而,白蟻群體的擴散、發展,卻離不開光的環境,有翅成蟲飛離群體時都有趨光習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常在傍晚看到有翅成蟲圍繞燈光飛舞的原因。


白蟻與螞蟻的食性差異:不可混淆的兩種生物

很多人容易將白蟻與螞蟻混淆,甚至稱白蟻為“白螞蟻”,但兩者在食性上有著本質區別。

根本區別

  • 白蟻主要以含木質纖維素的物品為食(如木材、紙張、衣物、樹木等),一般無貯糧習性。

  • 螞蟻則以肉食性或雜食性為主,食譜很廣,有貯糧習性。

這種食性差異導致兩者的行為模式完全不同:白蟻活動隱蔽,畏光,常在物體內部蛀食;而螞蟻不畏光,多在露天場所活動。


白蟻食性導致的危害與防治策略

瞭解白蟻的食性後,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白蟻會對人類生活造成多方面影響。

白蟻的危害範圍

  • 房屋建築:白蟻會破壞各種磚木、房梁等木結構,因其隱蔽性強,通常被發現時危害已相當嚴重。

  • 林木資源:白蟻能侵害多種樹木,尤其對幼苗、嫩莖和根部危害更大。

  • 江河堤壩:土棲性白蟻在堤壩內築巢,形成貫穿堤壩的蟻路,汛期可能導致管湧、垮壩等險情,正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 其他物品:包括書籍、文件、衣物、電線電纜等都可能成為白蟻的食物。

基於食性的防治方法

針對白蟻的食性特點,發展出了多種有效的防治方法:

預防為主

  • 環境控制:保持室內通風乾燥,避免木材與土壤直接接觸,清理廢棄木材和堆積紙張。

  • 木材選擇:在建築和裝修時,可優先選擇柚木、鐵木等白蟻不喜食的木材。

  • 物理屏障:安裝防蟻網,防止白蟻通過地下進入建築物內。

滅治方法

  • 餌劑系統:利用白蟻的食性和社會性,將藥劑通過工蟻傳遞至整個群體。

  • 粉劑傳染法:將藥粉撒在白蟻身上,通過相互接觸傳播藥劑。

  • 誘殺法:設置誘集站,吸引白蟻取食後帶回巢內。

  • 光源誘殺:利用有翅成蟲的趨光性,在燈光下放置水盆(可加幾滴煤油)進行誘殺。

當家庭中白蟻危害嚴重時,建議尋求專業防治單位的幫助,因為白蟻巢群可能極為龐大——台灣乳白蟻的巢群個體可達數十萬至數百萬頭,大的巢群甚至超過一千萬頭,徹底根治需要專業技術。

結語

白蟻的食性既是其生存優勢,也是其對人類構成影響的根源。這種古老生物憑藉獨特的消化系統和共生關係,成功開拓了其他生物難以利用的木質纖維素資源,在地球上存活了二億五千萬年。對我們而言,理解白蟻的食性不僅是科學探索,更是有效管理與共存的關鍵。下一次發現木製品上有細小泥痕時,您就會知道這可能是白蟻食性活動的蛛絲馬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