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到屋企有蟑螂出没,係人都会觉得好烦。但你知道嗎,蟑螂在广东话里有个非常特别的称呼——“曱甴”。这两个字点样读?点样写?背后又有咩有趣的故事?更重要的是,作为香港人,点样可以有效防治呢种令人头疼的害虫?本文将会同你详细讲解。
曱甴:广东话独有的蟑螂称呼
“曱甴”係广东话中对蟑螂的独特称呼,普通话拼音为yuē yóu,但广东话的实际读音同普通话好唔同,粤语拼音为gaat6 zaat6,读音接近“嘎砸”。
呢个词其实係一个方言用字,主要流行于广东、香港、澳门等粤语区。虽然“曱甴”二字在普通话中各有其义(“曱”有取物的意思,“甴”则可同“由”或义不详),但在粤语中,它们组合在一起就专指蟑螂。
有趣的是,“曱甴”的写法始见于民国时期的上海方言小说文学中。在吴语等部分方言中,“曱甴”或“甴曱”的顺序有时可形容为人阴险恶毒,令人憎恶。但在粤语地区,佢就係蟑螂的代名词。
点样记住呢两个字? 有个形象的方法:“曱”字,可以看成係“甲”字从“日”的中间一横往下竖;而“甴”字,则像“由”字从“日”的中间一横往上竖(但实际书写时也是往下竖,只是不超过“日”的中间一横)。
点解广东地区嘅蟑螂特别“猖狂”?
如果你觉得广东、香港地区嘅蟑螂特别多、体型特别大,并不完全係你嘅错觉。这同环境同蟑螂的习性密切相关。
蟑螂孳生需要四个基本条件:温暖、潮湿、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隐蔽场所。广东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雨季长,非常适合蟑螂生长繁衍。加上城市密集,住宅区厨房、餐厅林立,食物来源丰富,为蟑螂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
南方地区常见嘅蟑螂种类主要是美洲大蠊,体型较大,成虫体长可达30至50毫米(约3至5厘米),而且翅发育良好,具有一定的飞行能力,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时会看到“飞蟑螂”。相比之下,北方地区更常见的德国小蠊体型就小得多,通常只有10至15毫米。
蟑螂(曱甴)对健康的危害
认清蟑螂的危害,才能提高防治的意识。蟑螂绝对不只係“睇见唔开胃”那么简单,它是重要的卫生害虫。
传播疾病:蟑螂的习性非常不卫生,它几乎什么都吃,包括垃圾、粪便、痰液等。它边吃、边吐、边排泄,这个坏习惯使其能够携带和传播多种病原体。蟑螂可以传播痢疾、伤寒、霍乱等多种消化道疾病的病原体,甚至结核病、霍乱、小儿腹泻等疾病的细菌。它也可携带蛔虫卵、蛲虫卵等多种寄生虫卵。
引起过敏:蟑螂的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乃至蜕下的皮壳中含有的某些蛋白质,对部分人群来说是过敏原,可能引发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甚至诱发哮喘,尤其对本身有呼吸道疾病或过敏体质的人影响更大。
其他危害:蟑螂有时会啃咬书籍、电线胶皮等,在极端情况下,如果家中蟑螂数量众多,甚至可能啃咬电器电线外皮,造成短路隐患。
实用灭蟑攻略:从预防到剿灭
对付蟑螂,需要一套组合拳。下面从环境治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三个方面,提供一些实用攻略。
环境防治:断其粮草,端其巢穴
这是最根本的方法。如果环境不改善,用再多杀虫剂也可能很快反弹。
保持清洁,断绝食源:及时清理食物残渣和垃圾,尤其是厨房区域。垃圾最好不要过夜。食物(包括宠物食品)应密封储存,不要暴露放置。
封堵缝隙,减少藏身处:仔细检查并封堵墙壁、门窗框、橱柜、管道穿墙处等位置的缝隙和孔洞,这些地方是蟑螂最喜爱的藏身之所。
检查外来物品:在将外卖、快递纸箱、购物袋等带入室内前,最好检查一下,特别是纸制品,很容易携带蟑螂或卵鞘。
物理防治:安全环保,辅助使用
适合蟑螂数量不多的情况,或有孕妇、幼儿、宠物的家庭。
使用粘蟑板(蟑螂屋):将粘蟑板放置在蟑螂经常活动的角落,如冰箱底部、橱柜边角、下水道附近。粘到蟑螂后不要立即扔掉,因为其尸体会释放聚集信息素,可能吸引更多蟑螂前来。
开水烫杀:对于在厨房缝隙、下水道口等地方发现的蟑螂,可以用开水浇灌,这是一种有效的物理烫杀方法。
化学防治:高效直接,注意安全
当蟑螂密度较高时,可能需要化学方法介入。
毒饵法(蟑螂胶饵):这是目前非常推崇的方法。遵循“量少、点多、面广”的原则。将米粒大小的胶饵点在蟑螂出没的缝隙、转角、橱柜铰链、抽屉导轨等处。胶饵有连锁效应,蟑螂取食后中毒,其尸体和排泄物可能被其他蟑螂分食,造成二次灭杀。
滞留喷洒剂:将药剂喷洒在蟑螂经常爬行的表面,蟑螂接触后中毒。注意按说明书使用,并避免在厨房器具、食物表面喷洒,注意家人尤其是儿童和宠物的安全。
烟雾法:适用于密闭空间和蟑螂密度很高的场所,能快速降低虫口数量。但操作需谨慎,注意安全,消杀后要充分通风。
关于蟑螂(曱甴)的常见误区
关于蟑螂,民间有很多说法,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误区呢?
误区:用拖鞋打蟑螂,会越打越多?
解析:这不完全准确。如果你踩死的是一只携带成熟卵鞘的雌性蟑螂,且力度和方式恰好将卵鞘挤压出来并粘在鞋底,确实有可能将卵带到其他地方孵化。但多数情况下,踩死蟑螂并能及时妥善清理现场,是有效的。关键是,踩死后要立即清洁消毒地面和拖鞋,并将蟑螂尸体用纸巾包好或装入袋子密封,再丢弃。
误区:家里看到一只蟑螂,就意味着有成千上万只?
解析:这个说法有些夸张,但有一定警示作用。蟑螂喜暗怕光,通常成群隐匿在缝隙巢穴中。如果你在白天看到一只蟑螂活动,可能意味着隐藏的蟑螂数量已经较多,或者它的藏身之处受到干扰,需要提高警惕,进行检查和防治。
误区:蟑螂被打扁后消失,是“复活”了吗?
解析:更可能的原因有几种:一是蟑螂生命力顽强,可能只是被拍晕,缓过来后逃走了;二是蟑螂有同类相食的习性,尸体可能被其他蟑螂吃掉了;三是可能被家里的宠物吃掉了。
独家见解:防治蟑螂需要持续的综合管理
根据资料显示,由于蟑螂繁殖速度极快,长期单一使用某种类型的杀虫剂可能导致抗药性的产生。例如,有研究发现德国小蠊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已产生一定抗药性。
因此,最有效的策略永远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环境治理作为基础,保持家居清洁干燥,从根本上消除蟑螂滋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根据家中蟑螂的多寡,灵活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如果情况严重,不妨考虑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虫剂,或者寻求专业的杀虫公司(殺蟲專家)的帮助。
常见问题(FAQ)
1. “曱甴”在电脑或手机上点样打出来?
可以尝试使用支持粤语拼音的输入法,输入“gaat6 zaat6”或“gad zad”来查找。在某些拼音输入法中,使用普通话读音“yue you”也可能输入这两个字。另外,也有资料提及可以使用五笔输入法(JHK)进行输入。
2. 除了“曱甴”,广东话对蟑螂还有别的叫法吗?
最常见的称呼就是“曱甴”。当然,受通用中文影响,也直接称“蟑螂”,或者用“小强”这个戏称。
3. 点解有时用杀虫剂感觉效果唔好?
这可能与蟑螂产生抗药性有关。此外,用药方法是否正确也很关键,例如投放毒饵是否做到“点多、量少、面广”。蟑螂卵鞘有坚硬外壳保护,普通杀虫剂难以有效杀灭卵鞘内的卵,若只杀死成虫而未清除卵鞘,一段时间后卵孵化又会出现新蟑螂,需要持续处理。
4. 蟑螂会咬人吗?
极少发生。蟑螂的口器咬合力一般不足以咬破完好的人类皮肤。但在极端情况下,如环境非常脏乱、蟑螂数量极多,且人身上残留食物气味又处于深度睡眠或失能状态时,有被蟑螂啃咬皮肤的可能。
5. 如果不小心食左蟑螂爬过的食物,点算?
如果食物已经过充分加热煮熟,高温可以杀死大部分病原体,风险相对较低。如果不慎食入被蟑螂污染且未经加热的食物,也不必过度恐慌,人体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防护能力。但需注意观察身体反应,如出现腹泻、呕吐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