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最近身边又有人开始讨论新冠了,这病毒还真是挺顽强的。不过经过这么多年的对抗,我们对它的了解越来越深,防治方法也越来越成熟。今天咱们就用最直白的方式,来聊聊新冠肺炎防治那些事儿,让你在面对新冠病毒时不再慌张。
新冠肺炎到底是什么来头
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肺部感染疾病。这个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加热30分钟,以及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说起来,这个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为3-7天。一旦发病,患者常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还可能有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和味觉减退或丧失、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的群体要特别小心,因为这类人群感染后更易发展为重症病例。从目前患者的情况来看,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治疗效果较差。
传播途径:病毒是怎么找上门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有效防治新冠肺炎,咱们得先搞清楚这病毒是怎么传播的。
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简单来说,就是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时产生的飞沫,如果被咱们吸入,就可能引起感染。另外,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也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也可能造成感染。
说实话,看到这是不是觉得有点防不胜防?别担心,接下来我们就聊聊具体的防护措施。
个人日常防护:养成好习惯
个人防护这块,其实就是要养成一些好习惯。说起来简单,但贵在坚持。
戴口罩绝对是重中之重。在人员密集的封闭场所、与他人小于1米距离接触时,务必佩戴口罩。特别是在密闭公共场所工作的营业员等人员以及就医人员更要佩戴口罩。
我个人的经验是,家里随时备有适量口罩,出门前检查一下有没有带上,就像带钥匙、手机一样自然。
勤洗手和保持良好卫生习惯也非常关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双手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如打喷嚏后)应立即洗手。
说到这,我想给大家介绍下正确洗手的方法:
用流动水湿润双手
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认真搓揉双手至少20秒,注意清洗手指背面、指尖和指缝
用流动水彻底冲洗干净
用干净毛巾或纸巾擦干双手
保持社交距离也很重要。减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动,减少参加聚集性活动的人员;注意保持1米以上的社交距离。说实话,疫情前大家可能对距离没那么敏感,但现在保持适当距离确实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好习惯。
增强自身免疫力也不能忽视。保持规律作息、锻炼身体、多喝水、健康饮食、良好心态等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我总觉得,免疫力就像是身体的防护墙,墙够结实,病毒就不容易攻破。
不同人群的防护要点
普通人群做好上述基本防护一般就够了,但重点人群需要额外注意。
老年人尤其需要加强防护。患有基础疾病需长期服药的老年人,不可擅自停药,可定期去附近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医开药,或经医生评估后开长处方,减少就医开药次数。
说实话,家里有老人的朋友要特别留意,接种疫苗是老年人最好的保护措施。新冠疫苗对预防重症、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符合条件的老年群体要尽快接种疫苗。
儿童的防护也有其特殊性。家长应帮助儿童正确佩戴口罩,根据孩子的脸型大小选择适宜的口罩,并随时关注儿童口罩佩戴情况。如果儿童在佩戴口罩时感觉到呼吸困难等不适,应及时调整或停止佩戴口罩。
日常生活中,儿童物品、玩具和餐具等,家长要定期消毒。每天室内通风次数不少于3次,每次通风时间20至30分钟。
疑似感染了怎么办
这事儿得分开看,如果出现了可疑症状,比如发热、咳嗽、咽痛等,第一步是保持冷静,然后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应该及时就近就医。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并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如果是轻型病例,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可采取居家自我照护,其他病例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我觉得有必要提醒大家,家里可以适当备一些常用药,但没必要大量囤药。合理用药,注意药品适用人群范围和多种药品合并使用禁忌很重要。
环境消毒:阻断传播途径
说到环境消毒,很多人可能觉得复杂,其实掌握几个关键点就行。
通风是最简单有效的空气消毒方法之一。居室勤开窗,经常通风。工作生活场所也要加强通风消毒。
日常物品消毒也不能忽视。做好居室台面、门把手、电灯开关等接触频繁部位及浴室、卫生间等共用区域的清洁和消毒。使用常规家用清洁产品并按说明使用,注意清洁剂和消毒剂的安全存放。
我觉得,养成回家后及时洗手、更换室外穿着衣物的习惯,能有效降低将外界病毒带入家中的风险。
疫苗接种:构建免疫屏障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现在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人群范围已扩大至3岁以上,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3岁以上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
对于符合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可进行1剂次同源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重点是要提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的全程接种率和加强免疫接种率。
说实话,疫苗可能不能完全阻断病毒感染,但对预防重症、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这就好比开车系安全带,不保证绝对不出事故,但能大大降低重伤风险。
五个常见问题解答
新冠病毒在物体表面能存活多久?
新冠病毒在不同物体表面的存活时间因材质和环境条件而异,一般介于几小时到数天之间。因此,接触公共物品后及时洗手或使用手部消毒剂很重要。
康复后是否会再次感染?
存在再次感染的可能,尤其是在感染后超过3个月,可能发生再次感染相同或不同毒株的情况。因此康复后仍需注意防护。
口罩可以重复使用吗?
医用外科口罩通常建议一次性使用,如口罩紧缺且未被明显污染,在通风处悬挂晾干后可能有限重复使用,但需注意避免接触口罩外侧。
哪些人属于重症高风险人群?
大于65岁老年人、有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脏、肾脏疾病、肿瘤等基础疾病者、免疫功能缺陷者、肥胖者、晚期妊娠和围产期女性等是重型/危重型高危人群。
如何区分新冠肺炎和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症状通常较轻,以鼻塞、流涕、打喷嚏为主,发热和全身症状较少;新冠肺炎可能伴有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症状,确诊需依靠病原学检查。
我觉得吧,面对新冠病毒,咱们既不能过度恐慌,也不能掉以轻心。科学防护,保持良好心态,相信我们都能平安度过这个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