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悶熱多雨,你是否發現家中蚊子明顯增多?登革熱在全球範圍內呈現擴散趨勢,連過往較少病例的溫帶地區也開始出現本地傳播。這種由登革病毒引起、經伊蚊傳播的急性傳染病,已成為夏季最具威脅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本文將提供一套完整的防治策略,幫助你從識別症狀到有效預防,全面抵禦登革熱威脅。
認識登革熱:不只是普通發燒那麼簡單
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通過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傳播。這些蚊蟲體色深黑,腳上有白間,喜歡在白天吸血,特別是早晨和傍晚。
登革熱的潛伏期一般為1-14天,多數為5-9天。患者會出現突發高熱,體溫可在短時間內升至39℃甚至40℃,並伴隨「三痛三紅」的典型症狀:
三痛:劇烈頭痛、全身關節痛、肌肉酸痛
三紅:面部發紅、頸部發紅、胸部發紅
除了這些典型症狀,患者還可能在四肢軀幹或頭面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疹。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值得注意的是,登革熱的發熱可能呈現「雙峰熱」特點,即發熱3-5天後體溫暫時恢復正常,1-3天後再次上升。
登革熱的嚴重性:為什麼不能掉以輕心
雖然大多數登革熱患者症狀較輕或無症狀,但少數患者可能發展為重症登革熱。重症登革熱通常發生在病程的第4-8天,表現為嚴重出血、休克及重要器官損傷,甚至導致死亡。
以下人群更容易發展為重症登革熱:
65歲以上老年人
孕婦,特別是晚期妊娠
有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者
肥胖或嚴重營養不良者
二次感染者(曾經感染過登革病毒再次感染不同血清型)
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超過1億至4億例登革熱病例,其中約50萬例可發展為登革出血熱,造成約兩萬人死亡,主要是兒童。這表明登革熱絕非普通感冒,必須引起足夠重視。
防蚊滅蚊:切斷傳播途徑的最有效方法
登革熱不會直接人傳人,只有通過感染病毒的蚊蟲叮咬才會傳播。因此,防蚊滅蚊是預防登革熱最有效的方法。以下是一套完整的防蚊滅蚊策略:
清理蚊蟲孳生地
蚊蟲繁殖離不開水,清除積水是根本之策:
每週檢查並清理積水:花瓶、花盆底盤、廢棄輪胎等容易積水的容器必須定期清理
水生植物管理:水生植物每週至少換水一次,或者改用沙石種養
環境整治:填平窪坑、廢用水塘,疏通溝渠,確保排水暢通
物理防護措施
安裝紗門紗窗:確保家中出入口都有完好的防蚊設施
使用蚊帳:特別是嬰兒和老人睡覺時應使用蚊帳
穿著防護衣物:出門穿著淺色長袖衣服及長褲,減少皮膚暴露
化學防護方法
使用驅蚊劑:含有避蚊胺、驅蚊酯、派卡瑞丁、檸檬葉桉葉油的驅蚊產品效果較好
合理使用滅蚊產品:蚊香、電熱蚊香液、殺蟲氣霧劑等可按說明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將殺蟲劑噴灑在紗窗上,防蚊效果更佳。同時,避免在蚊蟲出沒頻繁的時段(上午7-9點和下午4-6點)在樹蔭、草叢等戶外陰暗處逗留。
登革熱的診斷與治療:目前沒有特效藥的應對策略
目前,登革熱沒有特效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主要採取對症支持治療。如果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醫生最近的旅居史,以便及時診斷。
就醫診斷流程
醫生通常會通過以下檢查確診登革熱:
血常規檢查:白細胞計數早期下降,血小板計數減少
病原學檢測:檢測登革病毒NS1抗原或核酸
血清學檢測:檢測登革病毒特異性IgM和IgG抗體
分階段治療方案
根據病情輕重,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病情程度 | 主要治療方法 | 注意事項 |
|---|---|---|
輕度登革熱 | 休息、補充水分、物理降溫 |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
中度登革熱 | 對症治療,如使用對乙酰氨基酚退熱 |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風險 |
重症登革熱 | 住院治療,可能需要輸液、輸血 | 嚴密監測生命體徵 |
中醫藥在登革熱治療中也有一定價值。根據2024年版《登革熱診療方案》,中醫可根據疾病不同階段辯證施治。例如發熱期可採用清暑化濕、解毒透邪的治療方法。
登革熱疫苗:預防技術的新進展
疫苗研發是預防傳染病的最有效手段之一。目前全球已有兩種登革熱疫苗獲批使用:
CYD-TDV:由賽諾菲巴斯德公司研發,需接種三次
TAK-003/Qdenga:由武田公司開發,已獲歐盟等批准使用
然而,現有疫苗仍存在局限性。例如,CYD-TDV疫苗不適用於未曾感染過任何登革病毒血清型的人群。重要的是,我國目前尚未批准上市登革熱疫苗,因此防蚊滅蚊仍是當前最主要的預防手段。
:登革熱防治的未來方向
根據近期疫情數據分析,登革熱的傳播範圍正在擴大,不再局限於傳統的熱帶地區。氣候變化和城市化可能導致登革熱病例進一步增加並在地理上擴展。面對這一趨勢,我認為需要採取更加系統化的防治策略。
社區聯防是關鍵
單靠個人努力難以徹底消除蚊蟲孳生環境。建議建立社區層面的聯防機制:
定期組織社區清潔活動,清除公共區域的積水容器
建立蚊蟲密度監測點,及時預警
開展健康教育,提高全民防病意識
科技創新帶來新希望
基因編輯技術等新興科技可能為登革熱防治開闢新途徑。例如,通過對伊蚊基因進行編輯,使其失去繁殖能力或對登革病毒產生抗性,從而減少蚊蟲數量和病毒傳播。同時,針對登革病毒的特效抗病毒藥物研發也在進行中。
公共衛生體系強化
根據報導,2023年全球登革熱病例數創下紀錄。這提示我們需要進一步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完善疫情監測網絡,提高預警能力
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跨境公共衛生挑戰
增加科研投入,加速疫苗和藥物研發
登革熱雖具威脅,但通過科學防治,我們完全可以降低其危害。關鍵在於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從個人、家庭、社區和社會多層面共同發力。
常見問題
1. 登革熱會直接人傳人嗎?
不會。登革熱不會直接人傳人,只有通過感染病毒的蚊蟲叮咬才會傳播。
2. 被蚊子叮咬後一定會得登革熱嗎?
不一定。只有叮咬你的蚊子此前叮咬過處於傳染期的登革熱患者,才可能傳播病毒。
3. 得過登革熱後會免疫嗎?
感染後對相同血清型病毒會產生持久免疫力,但對不同血清型病毒的保護力有限,甚至可能增加重症風險。
4. 登革熱有哪些早期預警信號?
劇烈腹痛、持續嘔吐、鼻衄、牙齦出血、皮膚瘀斑、嗜睡、煩躁、尿量減少等可能是重症早期預警信號。
5. 香港地區哪些地方是登革熱高風險區?
積水較多的地區,如綠化區、公園、建築工地周邊等是登革熱傳播的高風險區域,應加強防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