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香港嘅夏天又熱又濕,成日都俾蚊叮到成身癢,真係好煩惱!你可能都問過,政府嘅食環署到底有冇做嘢幫我哋防蚊呢?其實佢哋真係有套幾全面嘅防蚊策略,今次等我同大家拆解下,等你知道點樣配合政府嘅工作,等大家可以過個冇咁多蚊滋擾嘅夏天。
點解食環署要咁落力防蚊?
其實唔係淨係怕你俾蚊叮咁簡單,最重要係要防止蚊傳疾病嘅傳播。好似登革熱、日本腦炎,同近年關注度提升嘅基孔肯雅熱,都係靠蚊子傳播嘅。特別係基孔肯雅熱,如果患者發燒期間被本地嘅白紋伊蚊叮咬,隻蚊就會變成帶病毒,好快就可以傳染俾第二個人,傳播力可以話幾強下。所以食環署嘅防蚊工作,其實係公共衛生好重要嘅一環。
食環署會透過全港個監察點收集嘅誘蚊器指數,嚟評估不同地區嘅蚊患風險。例如,如果某區嘅指數超過%,就會被視為達到警戒水平,署方就會採取相應嘅強化控蚊行動。最新數據顯示,本港嘅誘蚊器指數有下降趨勢,反映防蚊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食環署用咗咩高科技嚟滅蚊?
講到最引人注目嘅,肯定係舊年引入嘅機械狗啦!呢款四足機械狗配備咗噴灑器,可以行上山坡、穿越叢林,去啲傳統滅蚊車輛去唔到嘅地方噴灑滅蚊劑。操控員可以透過鏡頭同雷達系統遙距控制,真係好似科幻片咁!預計如果測試理想,未來會喺各區配置使用。
另外,食環署亦廣泛應用一種新型捕蚊器。個設計好似個黑色膠桶,裡面放咗含有昆蟲生長調節劑同白僵菌嘅藥粉。當雌蚊被吸引入去產卵時,就會沾上呢啲藥粉,然後佢飛去其他積水處產卵時,就會將藥粉傳播開去,從而殺死其他孑孓,而隻雌蚊自己亦會喺幾日後死亡,達到「以蚊滅蚊」嘅效果。呢個方法對於搵出同處理一啲細微而隱蔽嘅積水點特別有效。
社區同市民可以點樣配合?
政府做咁多,其實都好需要市民配合先可以事半功倍。食環署會同其他部門合作,針對唔同場所加強防蚊:
建築地盤:呢啲地方因為工程環境多變,容易有積水,係蚊子滋生嘅高危點。食環署會派專責人員巡查,如果發現有蚊蟲滋生,會先勸喻,再犯就可能會檢控。
公園同屋邨:會設置更多新型捕蚊器,同時加強清理積水。
三無大廈:呢類大廈可能缺乏管理,食環署會聯同區民政事務處協助進行防蚊滅蚊工作。
至於我哋普通市民,可以做嘅其實都好簡單,但就好重要:
每周檢查同清理積水:花盆底碟、冷氣機托盤、廢棄容器呢啲都係常見嘅蚊子溫床,記得要每周清理。
保持渠道暢通:用鹼性清潔劑每周擦洗溝渠同排水明渠,可以清除可能積聚嘅蚊卵。
妥善棄置垃圾:特別是空罐和飯盒等容易積水的廢物,應置於有蓋的垃圾桶內。
點解防蚊工作要持續進行?
因為蚊嘅生命周期好短,大概日就可以由卵變成蚊。所以如果滅蚊工作唔夠頻密,好快又會有新一批蚊出現。因此,食環署會喺潛在蚊患地區每周至少進行一次滅蚊工作,以阻斷佢哋嘅繁殖周期。
另外,而家北上南下往來頻繁,特別係暑假期間,好多港人會去廣東等地,而嗰邊可能有基孔肯雅熱等蚊傳疾病。所以即使本港蚊患控制得幾好,始終都有輸入個案嘅風險,真係唔可以掉以輕心。
個人見解
作為殺蟲專家,我覺得食環署近年嘅防蚊策略確實愈來愈多元化,尤其係引入機械狗同新型捕蚊器呢啲科技,顯示咗與時俱進嘅思維。不過,防蚊始終係需要全民參與嘅工作。政府做得多好,如果市民唔配合,例如屋企周圍有積水,咁都好難徹底解決蚊患問題。所以,大家真係要出一分力,由自己做起,配合政府嘅防蚊措施,咁先可以創造一個更舒適、更健康嘅居住環境。
常見問題
. 問:如何查閱我所住地區的誘蚊器指數?
答:食環署會定期在官方網站公布各區的誘蚊器指數,市民可以上網查閱最新數據。
. 問:如果發現大廈或屋苑有蚊蟲滋生,應該向哪個部門反映?
答:可以向食環署舉報,署方會派員調查並採取適當的滅蚊行動。
. 問:新型捕蚊器內的藥粉對人體或寵物有害嗎?
答:根據食環署的資料,這些藥粉主要針對蚊蟲,在正確使用下對人體和寵物是安全的。
. 問:機械狗滅蚊何時會在全港各區使用?
答:食環署計劃於月展開機械狗的實地測試,若測試結果理想,期望未來在全港各分區配置使用。
. 問:除了滅蚊,有什麼方法可以預防蚊傳疾病?
答: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地方旅遊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衫褲、使用驅蚊劑,返港後若出現發燒等症狀,應盡快求醫並告知旅遊史。
